关于说明文作文3篇
在平时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。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明文作文3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说明文作文 篇1
南京是六朝古都,也时20xx年青奥会的举办方,我作为东道主,大家介绍介绍南京的风景名胜——明城墙。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,仅内城周长就达33。7公里,比周长仅29。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。古城墙是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,经历4个阶段共21年时间才建成的。朱元璋为建造南京古城墙曾下令5省、20州、118县烧制城砖。为保证质量,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、府、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,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,再不合格就将治罪。可见严格之极。这些城砖长40~50厘米;宽20厘米左右,厚度不少于10厘米。其总数约为3亿5千万块。这些数字也显示出明城墙的宏伟。
南京的城墙,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、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。无论历史价值、观赏价值、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、规模、功能等诸方面,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,可谓是继中国万里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。明城墙的13座城门的上部,都建有高耸的城楼,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。聚宝、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,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“瓮城”,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。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 坚固的一个,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,而且有所谓“藏军洞”的特殊设施。“藏军洞”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,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。这种“藏军洞”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,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,加起来有27个。据说,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,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。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。
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,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“千斤闸”,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;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.两扇大门。在平时,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。明城墙的历史悠久是南京人的骄傲!
说明文作文 篇2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间,九十年一晃而过。
这天,我被一阵清脆的车鸣声吵醒,很不情愿地揉了揉眼睛,但还没过一秒钟,我便瞪大了眼睛,嘴巴里几乎可以塞进一个青苹果。天哪,我怎么睡在街上?再抬头望了望,整个城市几乎成了一座水果城!青苹果,香蕉,梨,草莓……样样俱全!“怎么回事?”我轻轻叫了一声。只见一个老人,坐在一根超大号香蕉上,在中速行驶,耳边还拿着一个青苹果,噢,那是手机。嘴里还叫着:“2111年的科技就是发达啊!……”什么?九十年后?我疑惑了。这是,一个富翁走了过来,往我这儿扔了个超大的青苹果∶“小子,给你的车!”
青苹果车!我兴奋得又叫又跳,迫不及待地钻进了汽车。哇!汽车里的设备可真多啊!前面是显示屏,显示屏左右都有各种按键。正中央放着一张柔软的座椅。另外还有方向盘、天窗等。多么高等的汽车啊!我立刻开着汽车去游玩。显示屏右边的一个绿色的按钮特别引人注目。好奇心使我忍不住按了下去。之后,我只觉得天旋地转,五分钟后,才慢慢缓过神来。我把头伸出来一看,原来是青苹果车的车顶上的两片叶子互相打转,不停地转圈,是汽车飞了起来。我心中暗暗称奇。
于是,我漫步云端。望着像山峦一样起伏的白云,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。忽然,车里响起一阵警报:“暴风雨即将到来,请各位车友按下黄键,做好防护准备!”我想也没想,便按下了黄键,汽车周围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泡泡,十分坚固,将汽车包裹在内。我一阵惊喜。过了半小时,暴风雨却还没有来,怎么回事?
“太阳都晒屁股了,怎么还没起床?……”我被妈妈拖起来,一阵大骂。哦,原来是个梦啊!我有心中暗想:原来汽车刚刚指的暴风雨就是这个啊……
我们将来一定要努力学习,让祖国更美好,设计出这种多功能汽车!
说明文作文 篇3
大西瓜说到了水果,有黄色的香蕉、红色的苹果、紫色的葡萄、桔黄色的橙子、淡黄色的香瓜……在所有水果中,我最爱吃西瓜了。西瓜,又名夏瓜。夏天吃西瓜,对人体甚有补益。小儿吃西瓜,不仅可得到丰富的营养,而且有利于开胃口,助消化,利泌尿,促代谢,去暑疾,滋身体。西瓜汁多味甜,能解热消暑,除烦止渴,是人们喜爱的消暑佳品。
由于西瓜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化学物质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西瓜已不再是季节性消费品,而逐渐成为营养食品。据分析500克西瓜果肉所含的蛋白质和糖,相当于56克小麦产生的热量(约83。7千焦),能够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。
研究表明,西瓜还具有调整体力,提高耐力的作用。西瓜果肉中所含的维生素、各种糖,矿物质和有机酸,是人体构成骨骼、血液不可缺少的成分一般人认为,听声音,就可以挑出好西瓜。各种类型地西瓜都可以通过听来选择。其实,不同的西瓜因为皮地厚薄,韧脆而会有不同地声音。也有人认为,瓜底黄了,就一定是熟瓜。其实有时种地时候因为瓜底不见光,所以,可能在三、四分熟地时候,已经黄了 。西瓜清凉可口,怎么样,你是不是也想尝尝?